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1988年,其前身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电子工程系,是学校成立最早的工科院系。经过三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学院已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鲜明的学科特色。
学科体系日趋成熟完备 学院目前设置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5个本科专业。有电子科学与技术1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电子信息和能源动力(电气工程方向)2个专业型硕士点,目前学院正积极开展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博士点申报工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国家产学融合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自动化”专业是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且被列入自治区卓越工程师班培养计划,“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宁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 学院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职工8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3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4人,占专任教师的51%。拥有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民委领军人才,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宁夏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宁夏“313人才工程”,宁夏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自治区“312”海外引才,宁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等人才。
科研实力显著增强 学院建设有自治区级“电力设备智能化研究”人才小高地、宁夏大气环境遥感探测重点实验室,风光发电及自动化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宁夏激光雷达大气遥感创新团队、宁夏先进智能感知控制技术创新团队、宁夏新型固体电子材料及器件研发创新团队、宁夏智能装备与精密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创新团队4个自治区级创新团队,宁夏自治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自治区级电工电子教学团队以及电子科学与物理示范中心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学院面向国家和自治区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高水平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的引领作用,突出信息融合、智能感知和电子器件装备等研究特色,在激光雷达大气遥感探测,新型电子材料制备,光学器件设计、电能高效高质转化,智慧农业物联网,高效特种电机与新能源发电等学科方向特色鲜明。近5年,学院科研经费到账达2000余万元,先后荣获宁夏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2项,宁夏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宁夏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二等奖1项。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院实验用房面积约9600㎡,拥有仪器设备总值约7000多万元,拥有电工电子实验分中心、基础物理实验分中心2个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学院不断强化人才培养核心地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30多来,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各类、各层次毕业生万余人,涌现出了一大批企业(政府)高级管理人才、劳动模范、创新能手和专家学者、自主创业典型。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秉承“笃学搏技 知明而行”的电信精神,守正笃实,踔厉奋发,为奋力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而不懈奋斗!